
5月17日上午,一面印有“尽职责心系百姓,为民排忧暖人心,秉公执法维民意,勤政廉明颂功德”的锦旗寄到了耒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股,赠旗的杨女士在电话里再三向工作人员致谢。
据了解,2021年末,四川省成都市杨女士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,称自己莫名其妙“当上了”耒阳市11家公司的股东和高管,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请求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帮助。
市市监局执法人员立即与杨女士联系。据杨女士介绍,她所在单位性质比较特殊,不允许经商,单位会定期对员工的入股和兼职情况进行查询,这一次知情也是单位发现的。杨女士告诉执法人员,被这11家公司冒名使用的身份证,应该是她2015年还在读大学期间遗失的,当时还去派出所报了案。
群众利益无小事,市市监局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组展开调查。很快,执法人员发现,11家涉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、股东、监事、委托代理人等都是外省人,在业务系统里留下的联系电话不是“空号”就是“已停机”,根本联系不上,调查工作进入死胡同。心急如焚的杨女士为此咨询了当地律师,律师建议她先做一个笔迹鉴定,再通过诉讼维权。可11家企业的登记资料中,杨女士的个人签名多达几十处,做鉴定的费用至少要十几万,这对一个踏足社会还没几年的普通女孩子来说,简直就是天文数字。
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市市监局执法人员及时向局领导作了汇报,相关领导非常重视,组织局内有关业务部门召开案情研讨会,集思广益,积极探索,最终形成一致意见,提出了由杨女士所在单位出具考勤证明,证明杨女士在涉案公司成立期间,一直正常在岗,没有离开过当地这一方案。有了这份“不在场证明”,杨女士在办案人员的指导下,找到当年补办身份证的派出所,查询到了当时挂失身份证的“接处警证明”,证明了自己的身份证曾经“遗失补办”。
为了掌握更充分的事实依据,办案人员一方面加强同税务、银行等部门的协同对接,核实涉案企业纳税情况及银行开户信息。另一方面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每家公司的登记住所进行实地核查,11家涉案公司的住所涵盖了耒阳市3个办事处和4个乡镇,有些地处偏远农村,执法人员就联系当地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,一片一片地问,一处一处地找,终于补齐证据链的最后一环。
最终,11家冒名登记的企业被依法撤销。下一步,市市监局拟将相关线索移交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。
两年来,市市监局共办结冒名登记案件17起,其中撤销13件登记,驳回4件撤销登记申请,有效地保护了被冒名者的合法权益,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。(记者 陈娟 通讯员 蒋黎明)
一审:贺智
二审:何孝国
三审:陈平放
责编:徐霞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三伏天如何科学度夏?中医专业人士为你支招
【简讯】三架街道: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
喜讯!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“三下乡” 优秀团队称号
夏塘镇:严查涉摩涉电违法!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
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
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
情暖“八一”:老兵“见”老兵 暖人又暖心
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
下载APP
分享到